怎样透彻地读懂一首诗——以《枫桥夜泊》为例
1、首先了解作者的背景以及诗歌的创作背景。了解作者生平、写作背景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解读诗歌的意思。张继字懿孙,汉族,襄州人(今湖北襄阳人),唐代诗人,其为人正直清廉。他的诗不事雕琢、明秀自然、郎朗易诵,对后世颇有影响。但可惜流传下来的只有几十首。他的最著名的诗是《枫桥夜泊》。当初张继落榜,在归途,船停泊休息的时候彻夜未眠,即兴写下这首诗。

3、全诗断句,以方便翻译意思。《枫桥夜泊》比较常规的断句如下:月落/乌啼/霜满天,江枫/渔火/对愁眠。姑苏城外/寒山寺,夜半钟声/到客船。还有另一种断句方式:月落乌啼/霜满天,江枫渔火/对愁眠。姑苏城外/寒山寺,夜半钟声/到客船。正确地断句能帮助我们高效地背诵全诗,翻译的时候也更精确。

5、揣度诗人当时的心情、意境,设身处地想一想诗人的处境,能帮助我们更透彻地理解诗词。当时张继处于落榜情况,又面对如此寂寥的风景,触景生情,心中的思绪难免开始翻涌。为了赶考背井离乡,现在思念亲人想要回家,又害怕回家,不知道回家怎么跟家里人交代。孤寂和忧愁折磨了诗人一夜。

7、分析全诗的创作手段。很多时候,我们觉得一首诗很好,那么除了诗歌所传达的意境优美,还要弄清楚字里行间隐藏的写作手段。《枫桥夜泊秋舄诫腓》全诗叙写了六景一事,看似平铺直叙,其实暗藏玄机。全诗采用倒叙的手段,先写拂晓看到的景色,再追忆昨夜的听闻,动静结合、有声有色、情景交融。诗人非常聪明地表达了一夜愁绪混沌而眠的状态。寺庙一般是晨钟暮鼓,诗人因为一夜忽醒忽眠,时间概念已模糊,误把晨钟当作夜半钟声。这样美丽的错误,更深刻地从侧面突显出一夜愁绪未眠的状态。
